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林学系,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60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
【发展历程】学院的前身是建校之初的林学系,经历了由1958年林学系、1989年林学系与经济林系两系合并、1998年更名资源与环境系,2002年更名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更名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更名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变革。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发展壮大了14个学科(系)、17个专业;部分学科专业划出陆续建立新的学院,为学校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37人(90%为博士);教授48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有国家级人才3人,浙江省“劳动模范”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省级人才17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共5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五星级青年教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外聘客座教授30余人。
【学科建设】学院于1999年开始试行学科制,在竹类、经济林及造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培育学科,2003年全面实行学科制管理,实现了人人有学科归属、有研究方向。现有林学、生态学、生物学、中药学4个一级学科,林学和生态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其中林学同时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浙江农林大学高峰学科,生态学可同时为浙江农林大学高原学科。植物学为省重点建设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
【人才培养】学院现有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林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学、林学(林业技术定向培养)、森林保护学等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林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优势专业,并被列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为省特色专业,森林保护和中药学为省新兴特色专业,在校本科生1276人。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林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现有林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生态学一级硕士点3个,森林培育等二级学术型硕士点9个,中药学、林业专业学位点2个。现有博士后17人,在读博士生24人,硕士生507人。
【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铁皮石斛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冬青工程研究中心、香榧产业国家创新联盟、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天目山定位站、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浙江省野外观测研究站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6个。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我院绿色农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认证,在农林用农药上具有合法的检测资质。
近五年来,学院新增科研项目748项,其中国家级8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基金70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16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2.8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742篇,其中SCI论文278篇(一区论文32篇),一级期刊18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3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1项;主持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主持获梁希林业科技奖一等奖2项。
【社会服务】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以创新拼搏的精神,为地方经济发展、山上浙江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近五年来,先后与20余个县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一百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96人次,科技特派团队10个,开展技术培训一百多场次,无偿为果农、竹农发放资料万余份。干果团队因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科技服务地方经济,义务向山农传播干果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誉为“最美科技人员”。
【国际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瑞典、法国等国家(地区)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2018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实现国家级引智平台重大突破。
【学院文化】学院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学院积极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决策运行机制,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构建和谐学院中,集中凝炼“家”文化,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教职工之家、学子之家、校友之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发展】学院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重大战略部署,继续发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与“励志厚德、创新创业”的院训,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服务“三农”,致力于生态文明、生态科技和生态产品领域的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型学院阔步前进!
推荐简章

13522343287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招生学院
招生信息
报考指南
专业问答
-
答
985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有用。985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较多,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实践和应用,毕业时还能获得高含金量的相关证书,助力职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具体如下:
-
答
免联考的研究生靠谱吗?靠谱。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学考试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国际硕士三种,在职人员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报考,在毕业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优质证书,助力个人未来发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
答
会计专硕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设,是会计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成功上岸争取学习机会,选择普通院校竞争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会计专硕排名靠前、学科实力强的高校竞争激烈。简单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制、上课时间、学费、报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多样,其中涉及到考试的主要有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员想知道在职研究生难度和通过率怎么样?继续同等学力入学免试,后期申硕统考难度相对较小,通过率比较高。非全日制入学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太高。下文详细介绍,可供大家参考。
热门学校
热门专业
在职研究生工具
-
类型
-
信息
-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