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5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6月,共有教职工2076人,其中专任教师1243人,教授325人,副教授458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2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热门简章
-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积极开设在职读研课程班,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在职人才。请问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414阅读
2023-02-15 -
许多在职人士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想要通过在职读研的方式获取优质证书,从而提升文凭,进而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那么,报读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双证还是单证?
501阅读
2023-01-29 -
许多在职人士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想要通过在职读研的方式获取优质证书,从而提升社会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那么,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证书认可度高吗?
561阅读
2023-02-02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该校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那么,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多久?
528阅读
2023-02-08 -
在职读研也有拿双证的机会,并且其效力比较高,在国家承认的前提下可使在职人员的职场状况明显改善,尤其是陷入职场窘境的人员更需要双证来助力事业发展,因此选择攻读对象时也会咨询是否能拿双证。那么,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有没有双证?
406阅读
2023-05-18
-
答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积极开设在职读研课程班。请问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好过吗?
-
答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受教育人员的增多,职场上高学历人才济济,部分优秀人士大学毕业后想考研读研,继续提升专业水平和自身综合实力,以便拥有更大的就业选择权。那么,大学毕业后可以考研吗?下文就来介绍。
-
答
现在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因此求职者若想获得各方面均不错的工作职位,就必须积极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然而攻读仪器仪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很好的选择。鉴于大部分报读者是在职人员,怎么上课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下文来进行介绍。
-
答
南京理工大学最近几年开设了很多在职研究生课程,吸引了很多在职人员前来报名和咨询,有不少人对该校在职研究生的常见问题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常见问题有哪三个?哪些是顺利通过考试上岸的关键?
-
答
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会耽误正常的上班,所以报考的学员越来越多。最近,很多人想要报考警务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不太了解其具体信息,想知道警务非全日制研究生能提升学历吗?接下来是详细介绍。
-
答
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高水平名校,其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近些年所开设的在职考研课程,吸引了很多想要提升自己的在职人员。关于大连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有没有毕业证,有几种类型可以报考,本文为大家详细解答,仅供参考。

13522343287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招生学院
招生信息
报考指南
专业问答
-
答
985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有用。985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较多,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实践和应用,毕业时还能获得高含金量的相关证书,助力职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具体如下:
-
答
免联考的研究生靠谱吗?靠谱。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学考试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国际硕士三种,在职人员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报考,在毕业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优质证书,助力个人未来发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
答
会计专硕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设,是会计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成功上岸争取学习机会,选择普通院校竞争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会计专硕排名靠前、学科实力强的高校竞争激烈。简单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制、上课时间、学费、报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多样,其中涉及到考试的主要有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员想知道在职研究生难度和通过率怎么样?继续同等学力入学免试,后期申硕统考难度相对较小,通过率比较高。非全日制入学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太高。下文详细介绍,可供大家参考。
热门学校
- 10北京外国语大学
热门专业
在职研究生工具
-
类型
-
信息
-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