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
  • 简章:3篇
  • 学费:¥5.60~16.80万
  • 学制:2~4年
  • 简称:中传
  • 招生:全国
  • 上课方式:周末班/集中班
  •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校门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5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6月,共有教职工2076人,其中专任教师1243人,教授325人,副教授458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2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中国传媒大学校景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热门简章

更多
  •   读在职硕士需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各方式之间的区别,之后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更为靠谱的方式就读。锁定适合的途径后便应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考试情况,以使报考准备更有效。那么,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硕士成绩查询时间在什么时候?

    419阅读

    2023-03-28
  •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积极开设在职读研课程班,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在职人才。请问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387阅读

    2023-02-15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该校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那么,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多久?

    502阅读

    2023-02-08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只有同样不断进步才能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然而在职人士已经远离应试环境多年,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在职读研就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那么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打印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416阅读

    2023-05-24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该校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那么,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多久?

    459阅读

    2023-02-09
  •   北京交通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环境优雅,在办学的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北京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复试技巧有哪些,下文解析解答,仅供参考。

  •   现实情况中大部分人考研读研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理想的工作职位和薪资待遇,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金融硕士作为近年来读研的热门专业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学员报考就读。那么,金融硕士毕业薪水怎么样?下文就来介绍。

  • 科技强国素来是我国所遵循的,因此许多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为了满足岗位需求,增强专业技能,竞相通过在职研究生来进行学习,武汉大学就是不错的选择,接着就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介绍如下。

  •   近年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员越来越多,香港亚洲商学院是一所从事工商管理的高等教育、学术交流为主的教育机构。有许多报考该院校在职研究生的学员,担心自己最终获得的学历证书不能被教育部认可。下文为大家重点说明,香港亚洲商学院教育部承认吗?

  •   美学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着紧密联系。为培养此类高层次人才,社科院研究生院开设了美学在职研究生,在职修读更灵活并且学习的课程更实用。来看一下本专业在职研究生是否需要去学校上课:

  •   不少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员,想要参加各个院校开设的在职研究生形式学习时,比较关注是否可以免试入学,是咨询比较多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试入学吗?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13522343287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招生学院

更多

招生信息

更多

报考指南

更多

专业问答

更多
  •   985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有用。985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较多,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实践和应用,毕业时还能获得高含金量的相关证书,助力职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具体如下:

  •   免联考的研究生靠谱吗?靠谱。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学考试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国际硕士三种,在职人员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报考,在毕业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优质证书,助力个人未来发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   会计专硕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设,是会计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成功上岸争取学习机会,选择普通院校竞争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会计专硕排名靠前、学科实力强的高校竞争激烈。简单了解一下:

  •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制、上课时间、学费、报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多样,其中涉及到考试的主要有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员想知道在职研究生难度和通过率怎么样?继续同等学力入学免试,后期申硕统考难度相对较小,通过率比较高。非全日制入学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太高。下文详细介绍,可供大家参考。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业

更多

在职研究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