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
  • 简章:3篇
  • 学费:¥5.60~16.80万
  • 学制:2~4年
  • 简称:中传
  • 招生:全国
  • 上课方式:周末班/集中班
  •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校门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5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6月,共有教职工2076人,其中专任教师1243人,教授325人,副教授458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2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中国传媒大学校景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热门简章

更多
  •   中国传媒大学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开设了在职读研课程班,培养在职人才。请问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含金量如何?

    437阅读

    2023-04-11
  •   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明显,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学科体系,现有着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很多想报读本院校高级课程班的人员,前来咨询值得报考吗?

    416阅读

    2022-11-24
  •   中国传媒大学是传媒领域优质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近年来,在职研教育不断发展,该校也开设了在职读研课程班,在职人员可以选择报考,那么,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一般就读多长时间?

    1156阅读

    2023-04-11
  •   许多在职人士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想要通过在职读研的方式获取优质证书,从而提升文凭,进而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开设有在职读研相关的课程,为在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那么,报读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双证还是单证?

    440阅读

    2023-01-29
  •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开设了在职读研课程班,面向在职人员招生,备受学员们关注。请问自考本科可以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吗?

    392阅读

    2023-06-28
  •   暨南大学是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目前该校的在职硕士有在招生,因此吸引了许多在职人士前来报考,其中不乏一些本科有学位的人士。那么,本科有学位报考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靠谱吗?

  • 大部分上班族为了兼顾工作,所以选择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受到诸多上班族青睐,可供选择的报考方式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博士和高级研修班。下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毕业条件是什么?毕业需要有英语四级吗?

  •   目前,很多在职人员意识到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在职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在职人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审计学是在职研究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接下来就为各位介绍一下,审计学在职研究生毕业是双证吗?学历学位都有吗?

  •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受到相关的实验训练。攻读生态学在职研究生能深入学习,以下是对就业前景的分析。

  •   读在职研究生花费多少是每位有意愿报读的人员更为关心的问题,有不同的收费项目如报名费、学费、教材费等,学费是主要支出部分,高低不等,与选择的报名类型、院校以及专业有关。来看一下不同类型其课程学费的大概范围:

  •   项目管理是社会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学科,对于从事该领域相关工作的人员,若想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纷纷选择报考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来进修学习。关于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一年学费多少钱,有没有必要读,本文为大家详细解答,仅供参考。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13522343287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招生学院

更多

招生信息

更多

报考指南

更多

专业问答

更多
  •   985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有用。985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较多,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实践和应用,毕业时还能获得高含金量的相关证书,助力职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具体如下:

  •   免联考的研究生靠谱吗?靠谱。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学考试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国际硕士三种,在职人员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报考,在毕业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优质证书,助力个人未来发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   会计专硕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设,是会计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成功上岸争取学习机会,选择普通院校竞争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会计专硕排名靠前、学科实力强的高校竞争激烈。简单了解一下:

  •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制、上课时间、学费、报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多样,其中涉及到考试的主要有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员想知道在职研究生难度和通过率怎么样?继续同等学力入学免试,后期申硕统考难度相对较小,通过率比较高。非全日制入学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太高。下文详细介绍,可供大家参考。

热门学校

更多

热门专业

更多

在职研究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