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新闻学院迄今培养毕业生万余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学院现任院长为赵启正教授,执行院长为周勇教授,党委书记为张辉锋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四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机构。在教育部开展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截至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有在校生1220人,其中本科生697人,硕士生352人,博士生171人,共有留学生134人。学院本科阶段现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四个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院着力构建以本为本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和生态型培养体系,本科人才培养全面打通专业壁垒,开设了“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创意传播实验班、国际新闻全英文项目、未来传播学堂等以学生兴趣、爱好和实践前沿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项目,最大化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现有学术型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两大类别。其中,学术型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另在新闻学专业下设有特色项目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服务于冬奥组委需求,2020级在传播学专业下增设一届奥运传播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方面,学院秉持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响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项目内设立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战略传播等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并于2017级起新开设“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全英文硕士项目。博士研究生阶段,学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2020级起在传播学专业下新增国际传播方向。学院还建立有硕博连读机制和直博机制,自2017年起启动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本硕博学术拔尖人才的贯通培养机制,为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培养后备师资和高水平学术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名师辈出,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3人。目前,学院有28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要人才项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文献中心。2008年,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影响力指标居国内同行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紧密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面向新时代、面向新技术革命、面向新型全球化,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创新,打造一流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大幅提升,代表性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量居于国内领先。学院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创新与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构建、新闻传播史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史研究、融媒体与数据新闻、公共传播与国家治理、视觉文化与创意传播、互联网内容生态规治:伦理与立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未来传播、全球新闻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构造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等全案式科研公共服务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致力于构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与海外十几所世界知名大学新闻院系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洲、欧洲、亚洲、中国港澳台地区多所新闻传播院校长期开展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并于2016年发起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举办外国记者长短期访学和交流项目,并于2018年正式启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高层的“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目前已形成覆盖本硕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与短期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推荐简章
-
3年年90000元周末班北京
-
2年年60000元周末班北京
-
2年年208000元周末班北京
-
3年年99000元周末班北京
-
2年年42000元周末班北京
-
2年年460000元周末班北京
-
2年年178000元周末班北京
-
3年年48000元周末班北京
-
1.5年年36000元周末班北京

13522343287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招生学院
招生信息
报考指南
专业问答
-
答
985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有用。985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较多,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的在职研究生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实践和应用,毕业时还能获得高含金量的相关证书,助力职业发展。除此之外,学员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具体如下:
-
答
免联考的研究生靠谱吗?靠谱。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意思是免去入学考试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目前,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国际硕士三种,在职人员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报考,在毕业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优质证书,助力个人未来发展。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
答
会计专硕为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而设,是会计人才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成功上岸争取学习机会,选择普通院校竞争小一些,一般要好考一些,会计专硕排名靠前、学科实力强的高校竞争激烈。简单了解一下:
-
答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制、上课时间、学费、报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
答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多样,其中涉及到考试的主要有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部分人员想知道在职研究生难度和通过率怎么样?继续同等学力入学免试,后期申硕统考难度相对较小,通过率比较高。非全日制入学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不太高。下文详细介绍,可供大家参考。
热门学校
- 10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热门专业
- 考古学专业
- 社会学
- 统计学
- 应用经济学
- 医学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 市场营销专业
- 新闻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 世界史专业
-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
- 应用经济学专业
- 新闻学专业
- 行政管理专业
- 财务会计专业
- 高级工商管理专业(...
- 项目管理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MBA)
- 会计学
- 档案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
- 哲学专业
- 理论经济学专业
- 行政管理
-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 艺术学
- 民商法学
- 艺术学专业
- 民商法学专业
- 区域经济学专业
- 企业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
- 劳动经济学
- 教育学专业
- 经济专业
- 艺术设计学专业
- 国民经济学专业
- 考古学
- 中国史
- 西方经济学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 法学专业
- 广播电视艺术学
- 新闻传播学
- 教育学
- 世界经济专业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 公共管理
- 统计学专业
- 新闻传播学专业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
- 哲学
- 传播学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中国语言文学
- 法学
- 美术学
- 企业管理专业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 产业经济学
- 公共管理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金融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
- 金融专业
- 工商管理专业(MB...
- 音乐与舞蹈学
- 社会学专业
- 中国史专业
- 美术学专业
- 宗教学
- 美学专业
- 艺术设计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传播学
- 美学
-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 中共党史专业
- 国际贸易专业
- 经济法学专业
- 心理学专业
- 戏剧与影视学
- 世界史
- 国民经济学
在职研究生工具
-
类型
-
信息
-
资讯